在人工智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今天,如何让更多人轻松掌握AI技术,已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。近期,深圳的一家新兴AI公司——共达地创新技术(深圳)有限公司,推出了一款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,旨在帮助AI“小白”轻轻松松实现算法工程师的转变。这款被称为“神器”的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共达地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功能强大,用户只需规划出AI应用场景,上传相应的原始数据,并指定标注类别,系统就能像经验比较丰富的AI工程师一样,自动分析数据特点,设计神经网络结构,训练模型,并持续优化参数。在短短数十小时内,即可生成可直接在各类芯片和硬件上运行的AI模型。这一创新无疑降低了AI应用门槛,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。
作为一家从大厂走出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,共达地的创始团队在AI视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深圳创业时,市场负责人李苏南表示,深圳是实现AI软硬结合的最佳城市。这座城市在AI产业的发展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,不仅有良好的产业链支持,政府和各大企业更是积极推动“AI+”行动,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,创造了优秀的发展环境。
李苏南提到:“每个行业所需的AI算法多达数千个。许多企业曾投资数千万研发经费,却仍未能成功落地AI应用。”为此,共达地团队深入研究每一个具体应用场景,打通了硬件、软件、算法与场景的全链条,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壁垒。
李苏南进一步阐述了该平台的核心技术,强调“AI是一个新兴学科,真正懂得神经网络、模型训练的人才非常稀缺”,因此推出了零代码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。这一平台可以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迅速生成AI算法,不再要专业背景的用户进行繁琐的代码编写。
在技术适配方面,李苏南介绍,该平台能自动生成与各种AI芯片匹配的算法,支持华为昇腾、寒武纪、海思等多达百款国产AI芯片。研发团队致力于在系统中拆分芯片的各个算子,确保生成的AI算法在特定应用场景下,能够充分的发挥每一款芯片的性能,这一技术突破如同搭建乐高积木,让不一样的需求的用户能灵活组装出理想的AI解决方案。
截至2024年,该平台已与数百家合作伙伴展开了合作,成功落地数千种AI应用,涵盖城市治理、工业生产、安全监测等多个领域。其中,共达地最近接到的一项来自华东地区河道管理单位的订单,就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巡查效率和精度。通过无人机自动监控和生成巡检报告,平台实现了比传统人工方式更高的开发效率,精度也超过了95%。
李苏南强调,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,一定要具有足够的普惠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落地应用。在他看来,最近两年来,随着AI热点的不断升温,该公司年年都会接到上千个应用场景咨询,客户普遍期望以低成本运用AI技术。
这种“零门槛”AI应用的趋势不仅让技术得以更广泛的渗透,还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创新中。而共达地所推出的零代码平台,正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,未来也将为更多行业的AI落地提供支持。
解放周末!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!点击这里,一键生成周报总结,无脑直接抄 →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