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2-21 02:47:10 人气: 来源:bob平台官网入口
漫威电影《美国队长4》在口碑和票房上遭遇滑铁卢,被认为剧情老套、特效拉胯。
2.与此同时,中国动画电影《哪吒2》以百亿票房刷新影史纪录,展现出东方美学和工匠精神。
3.《美国队长4》的失败宣告了漫威黄金时代的终结,而《哪吒2》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。
4.业内人士认为,漫威电影过于沉迷于构建所谓的“新宇宙”,忽略了讲好故事和塑造角色的重要性。
5.另一方面,《哪吒2》的成功在于其对观众的基本尊重和真诚地投入到观影体验中。
上映前,《美队4》曾被视为“救市之作”。这部影片,既是2025年漫威的三部重点影片之一(其他两部是《雷霆特工队》和《神奇四侠》),也是漫威第五阶段最重要的单人电影。
老英雄IP、惊悚元素、新美队登场,不仅话题度拉满,每一细节,都让漫威粉攒足了期待。
外媒烂番茄开分5.9,IMDb评分持续走低,全球排片虽然已经铺开,但票房遇冷。上映后,不少影迷看完后义愤填膺,怒喷其为“工业流水线垃圾”。
整部电影仿佛是用AI生成的剧本,集齐了各种各样的阴谋、团队内讧、反派降智、主角开挂……所有元素都似曾相识,却连基本逻辑都懒得圆。
如果说《美国队长2》是惊悚片的典范,那么《美国队长4》就是一部“东施效颦”的拙劣模仿。
从故事中,很明显可以感觉到,它想要试图模仿《美队2》的风格,却只拍出了“小学生权谋”。
猎鹰山姆·威尔逊(新美队)与反派争夺“艾德曼金属”的戏码,几乎复刻了《美队2》中博物馆劫案的套路。
但这一次,观众看到的不是紧张刺激的智斗,而是主角团全员智商掉线的尴尬场面。反派轻松夺走金属,新美队却像个无头苍蝇般在街头乱窜。
当红浩克(哈里森·福特饰)与新美队在樱花大道上展开对决时,观众期待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硬核打斗。
然而,这场“BOSS战”仅持续了7分钟,反派竟被猎鹰一通“爱与和平”的演讲说服,主动缴械投降。
这一幕,让番茄君想起了各种好莱坞烂片里的“嘴炮救世”,也彻底暴露了编剧的偷懒——没有逻辑,就用鸡汤凑;没有深度,就用口号填坑的惰性。
比如:模仿老美队的经典台词,或是冬兵客串时的尴尬对话,不仅毫无新意,而且有点为了彩蛋而彩蛋,“消费情怀”的意味。
那种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,反派甚至装都不装,全程“达成目标”一样的影片,已经成了很多好莱坞电影的标准模板。
如果说剧情是漫威的“传统短板”,那《美国队长4》的制作则彻底暴露了其流水线的敷衍。
超级英雄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是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动作戏,是颠覆想象力的视觉奇观。
猎鹰作为没有超级血清的“凡人英雄”,本可以靠敏捷的空中作战和团队配合打出特色。
但影片中的打戏却像过家家,新美队与反派的肉搏软绵无力,空中追逐戏全靠绿幕拼接,甚至连标志性的振金盾牌都成了摆设。
它要么被用来挡武器,要么被随手丢出砸人,就没有初代美队在打斗中的那种战术和动作美感。
对比《美队2》中电梯大战的拳拳到肉、《复联4》中盾锤合击的史诗感,如今的漫威连“打戏及格线”都已经失手。
影片中大量场景充斥着虚假的绿幕感,城市空战像是贴图游戏,红浩克的CG建模堪比十年前的《无敌浩克》。
最讽刺的是,片中一段新美队与反派的悬崖对峙戏,因特效穿帮登上热搜,主角身后的岩石纹理竟像PPT动画一样分层闪烁。
为了凸显多样性,漫威将猎鹰强行推上C位,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——观众认可的是角色魅力,而非肤色标签。
到了《美队4》,他依然是个没有灵魂的“工具人”,面对危机只会皱眉喊口号,接过盾牌后连飞行技能都弱化成了“滑翔体验”。
新加入的女性角色全程打酱油,整个《美队4》的选角,没有丝毫美感,既没有克里斯·埃文斯这样的肌肉美男子,也没有美队的爱人,饰演卡特特工的海莉·阿特维尔那样的颜值和身材。
可以说,当“正确”凌驾于故事本身,漫威电影其实也不例外,只剩下了一具空洞的躯壳。
漫威宇宙曾以角色塑造闻名,像钢铁侠的桀骜、美队的正直、雷神的蜕变、浩克的复杂,每个英雄都有血有肉。
所有角色都成了推进剧情的“工具人”,匆匆进场,却又匆匆离场,在几句空洞的口号里,完成那点几乎不存在的人物弧光。
先看新美队山姆,这个人物从接过盾牌到击败反派,全程靠“信念”硬撑,仿佛他并非一个活生生的人,而是天生被推上台前的接班机器。
要知道,第一代美队,可是整个复联的精神领袖,他从弱小到强大,以身体扛武器的勇气,以及单人面对灭霸的坚定,至今还历历在目。
编剧可能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,所以试图用一系列零星的背景故事来丰富新美队个角色,但这些片段都显得过于零碎和肤浅。
比如:他与家人的互动场景,本应该是深化角色的重要时刻,却被简易地处理成了几个干巴巴的对话;他作为的经历,也仅仅是通过几句台词草草带过。
这种肤浅的人物塑造方式,让观众没办法真正理解和认同这个新任美国队长的成长轨迹。
他从一个强硬的领导者突然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子,动机模糊到连编剧自己都说不清,只可以通过发怒草草带过。
这个曾经充满魅力的角色,在《美队4》里出场,不光为了丰富这部影片的人物群像,更是为了给之后的《雷霆特工队》做铺垫。
但这恰恰反映了当前漫威电影最大的问题——他们已不再关注如何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,而是过分沉迷于构建所谓的“新宇宙”。
可以说,当超级英雄失去“超级”,当《美队》赖以生存的故事和人物,全部失去灵魂,《美国队长4》不过是一块打着漫威标志的过期罐头,让人望而却步。
我们都看到,当《美国队长4》在口碑泥潭中挣扎时,《哪吒2》却以势如破竹的姿态狂揽121亿票房,刷新了影史纪录。
这部曾被质疑“能否超越前作”的动画电影,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:好电影自会赢得尊重。
特效的精致,突破性的改编,既保留了东方哲学,又注入了现代价值观,让人惊异。
在角色塑造上,与《美国队长4》的“工具人”相比,《哪吒2》连配角都充满生命力。
土拨鼠小弟的呆萌、石矶娘娘的悲情、李靖夫妇的隐忍,甚至反派敖光的复杂父爱,每个角色都有完整的动机和弧光。
尤其是敖丙与哪吒的“CP感”,自然流露的兄弟情谊,成功打破“动画片低幼”的偏见。
哪吒的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不再是口号,而是通过一次次生死抉择展现的真实成长;陈塘关百姓的苦难也不再是背景板,而是推动主角觉醒的关键。
《哪吒2》的百亿票房,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,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向那些敷衍观众的好莱坞大片。
《美国队长4》的与《哪吒2》的爆发,绝非偶然,它们背后是好莱坞与中国电影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。
《美国队长4》的崩坏,是好莱坞傲慢的必然;漫威的衰落,本质是创作力的全面枯竭。
从《蚁人3》到《黑豹2》,从《雷神4》到《美队4》,清一色的套路化叙事、扁平化的角色,早已透支了观众信任。
当“超英电影”沦为流水线快消品,甚至特效都开始敷衍时,谁还会为情怀买单?
反观《哪吒2》,它的成功绝非靠“民族情绪”或营销噱头,而是扎扎实实的诚意。
当好莱坞沉迷于“正确”和“套路”时,中国电影人正在用东方美学、文化渊源和工匠精神,重新定义“大片”的标准。
《美国队长4》的失败,宣告了漫威黄金时代的终结;而《哪吒2》的百亿票房,则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。
当好莱坞用IP和特效编织皇帝的新衣时,中国观众早已清醒,真正的英雄,从不在盾牌或超能力,而在能否讲好一个关于“人”的故事。
未来,或许漫威还会推出《美国队长5》《钢铁侠4》,但若继续敷衍了事,终将被观众抛弃。
现如今,超英们正走在下山的路上,谁是真正的电影高峰攀登者,观众自会给出答案。
毕竟,时代不等待摆烂者,它的奖励,只会留给那些真正,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电影创作者。